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 文化和旅游部等17部门关于印发《关于促进
- 城市规划中的景观伟德BETVlCTOR手
- 伟德BETVlCTOR手机APP下载东方
- 伟德BETVlCTOR江苏沭阳绿诚苗木场
- 晋城伟德BETVlCTOR市园林绿化管护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567
手机:138-0000-0000
邮箱:admin@zpjxyy.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行业资讯
城市规划中的景观伟德BETVlCTOR手机APP下载设计
- 作者:小编
- 发布时间:2024-06-08 17:15:06
- 点击:
伟德BETVlCTOR各位好!今天我们探讨的题目是《城市景观设计理念与误区》。在坐的都是各地做设计的专业人员,我将配合部分案例讲一些专业问题,最后希望能有时间请大家提问题来共同讨论。
现在各地都在搞城市景观,各城市的市长都在琢磨城市景观,景观大道、景观广场、景观公园甚至绿地、大楼都被认为是城市景观。那麽城市景观的概念到底如何界定?应该怎样理解?本来这个问题是不应该也不必要讲的,因为是学科中最基本的问题,但是问题正出在这里,可以说现在大部分人对景观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以为景观就是栽花种树、涂脂抹粉、搞个大喷泉、做点立面处理,诸如此类。
那麽,景观到底是什麽?我说,城市景观应该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一座城市,上千万人的社区,为了相同或不同的目标,人们生活在一起,有时互敬互爱,有时嫉妒有加、憎恨之极以至于你死我活;有时为了交流,修驰道、掘运河,有时为了隔离,却又垒城墙、设陷阱。同样的爱和恨也表现在人对自然及其他生命的态度上:恨之切切,人们可以把猛兽和洪水视为共同的敌人,因此筑高堤盘龙以拒之;爱之殷殷,人们又不惜工本,挖湖堆山引虎狼草木入城。人类所有这些复杂的人性需求都被刻写在大地上,刻写在某块被称作城市的地方,这就是城市景观。
所以说景观是一本书,是一本关于人类社会和自然交流的书;是一个故事,讲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爱和恨、战争与和平的历史与经验;是一首诗,用精美而简洁的语言表达人类最深层的情感;是一幅画,展示自然与人类社会精彩的瞬间。因此,景观需要人们去读、去品味、去体验,正如读一首诗,品一幅画,体验过去与现在的生活。更因此,景观需要人们去关爱、去呵护,就象关爱自己和爱人。当然,景观也需要人们去设计、改造和管理,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以上是我对城市景观的理解和定义。为什麽中东会出现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的纷争?为什麽中国历史上会出现长长短短的城墙?为什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要修驰道、挖运河?这些都说明景观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在大地上的投影,这才叫做真正意义上的景观,它描写的是整个人类的历史,反映的是深层的人性。
第一、 观最早是单一的视觉美的含义,景观landscape即风景scenery,最早是画家描写大地上景物的,是在画框里的艺术品,这是景观最早的含义。在西方,景观从艺术品中走出来是在15-17世纪以后,确切说应该在文艺复兴后期。从画家画风景到实践家、艺术家真正去造风景,景观摆脱了画框走到现实艺术当中。但风景还是美的对象,还是视觉美的意义上的,这是景观的第一个层次的含义。
第二、 景观反映的是人和人的关系,就是我们刚才讲到的景观的深层次含义。(示图)大家可以看到,这是皖南很著名的宏村,似一幅山水画。中国所有的古典园林都是从田园诗歌、田园风光中汲取营养,造就了视觉美意义上的中国园林,这是传统的造园,是传统贵族居住的环境,这个环境本身又是一个社区,这个社区是有功能的,它反映了人类的生活,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即美的背后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它美的本质是一个社区和谐的含义。
第三、 景观是生态系统的含义。如果你到过皖南的村庄,你会看到水从上游流下来,经过每一家住户,流入下游的池塘,池塘里种荷花、养鱼,之后又浇灌下面的农田,这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一个围绕水的生命过程,里面有生物在生长,有物质和能量循环,是一个有功能的生态系统,有内在结构和特殊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等等多重关系。所以说科学地讲,景观有着生态系统的含义,里面有结构和能量转换关系。设计景观,必须了解它的生态系统。
第四伟德BETVlCTOR手机APP下载、 景观的符号含义。(示图)这幅图片是徽州的牌坊,是世界遗产;另一幅是西藏的马泥堆,一个普普通通的马泥堆。这些都是景观的符号,它们是有含义的,它们表达了在此居住的人们一种共同的寄托,一种价值观念,一种道德,一种意识形态。所以景观是一种文化的符号,是人类理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综合反映;所以景观又是一本书,它讲述着整个人类历史的故事,人类爱和恨的故事。整个中国大地,每一寸土地都有文化的含义。这就是我对景观的理解,我认为从以上四个层次来理解才能比较完整地把握景观的概念。
景观需要设计。既然景观是一种综合体,我们就要考虑如何设计生态系统的问题、如何设计社区的问题,如何体现文化含义的问题。因此就出现了一门学科叫作景观设计学。我简单讲一下这门学科的历史:最早这个学科叫Landscape Architecture,它的前身称Landscape Gardening,即造园。19世纪末工业化导致了景观设计学和职业设计师的产生,工业化的最大特点是职业的社会化,因此就产生了系统地整合这门学科的必要。1900年,哈佛大学出现了Landscape Architecture 景观设计学课程,应该说在此之前已有40-50年的实践经验,创始人为 Olmsted,即19世纪60年代就已开始景观设计,但线年哈佛开设景观设计学专业,23年后又分出了城市规划学科。这门学科是干什麽的呢?它是对土地的分析、规划、改造、管理、保护、恢复的科学和艺术,它是对土地的全面设计,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是人如何利用土地的问题,这种景观设计决不是搞搞立面和花坛,它首先要对土地做整体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做规划和设计方案,改变景观.当然包括景观管理、保护和恢复伟德BETVlCTOR手机APP下载。
一是区域性景观设计,区域性的水系,区域性的大的城市空间格局,区域性的生态网络;
二是城市设计,城市空间的设计,城市里面建筑和建筑之间的关系,建筑和公共户外空间的关系,建筑和植被的关系,建筑和交通的关系等;
三是对社区的规划设计,特别是居住社区的整体规划设计,最早做的社区设计主要是小城镇,以后逆向到了郊区,郊区社区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师搞得比较多;
四是风景旅游区的规划设计,自然和历史文化保护地的设计,这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此外还有综合地产开发设计,土地综合利用设计,以及传统领域的公园和花园设计规划等。从本学科整体的发展来说,公园花园的规划设计仅是这个学科非常小的一部分,而我们国家风景园林的设计即往往被限制在这个范围。
一个景观设计的完整过程,首先是进行场地分析,对土地上的水、风、生物、植被进行整体分析,其次考虑人如何在这块土地上活动。要分析、评价土地的适宜性,这是规划和设计之前的工作,然后再进行总体研究并提出设计途径,这是一个典型的景观设计的过程。那麽景观设计师是做什麽的呢?为什麽有别于建筑师、有别于城市规划师呢?因为景观设计师最终要实现人、建筑、城市以及人的一切活动与生命的地球、生命的土地之间的和谐相处,这是景观设计师的主要特色,也就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土地的关系。那麽何谓与土地的关系?就是天地-人-神的和谐。既然景观是一个系统,就必须解决天、地、人的关系;既然景观是文化,是一种符号,一种文化的载体,就必须赋予这块土地一种文化涵义,使人在这块土地上寻找到自己的归宿,这即是景观设计的原则:天地-人-神之和谐。
既然谈天地-人-神,首先就要认识人。那麽人到底是一个什麽含义呢?人是具有人性的人,认识人性是景观设计的一个根本原则,人性有那些比较突出的地方呢?举个例子:在日常行为中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人性,比如选座位这一简单的举动,反映了人性对空间的需求和设计。现在大家来听课,为了听清楚要选择坐在前面,但是如果到酒店就餐,在一个非常浪漫的环境中,又会出现什麽结果呢?(示图)假设这里是一个空间,里面摆了20张桌子,你将选择哪个位置就餐呢?我们看一下,从1号到20号,希望在1、2号桌就餐的请举手,没有;希望在16-20号桌就餐的请举手,略有数位;希望在6、7号桌就餐的,一位;希望在4号桌就餐的,比较多。以上统计结果与我从前做的基本一致,大部分人选择边缘安静的地带就座,这叫边缘效应。人喜欢在边缘地带活动,不愿意离开边缘走到中间,这就是人性的反映。
要设计景观,就必须讨论怎样才能符合人性需要。我有三本书比较集中地讨论了如上问题,一本是《理想景观探源》,讨论人的景观理想从何而来以及从动物到人类对理想环境的选择;第二本是《高科技园区的景观设计》,这本书探讨了人类如何从田园发展到高科技园区、从田园开始追求一个和谐的环境,通过工业时代的不和谐走到现代高科技时代,又回到一个更高层次的和谐。第三本是《景观、生态、文化与感知》,探讨了景观的文化层次、生态系统层次和感知层次,这个感知层次就是审美的层次。所以我讲到的内容基本包括在这三本书里,因为时间关系,不能象书中讲得那麽透彻。
我们继续探讨人性,人性来源于什麽地方我稍后再讲,我们先看人是如何设计环境的。艺术家的理想基本能反映人类的理想,艺术家最超脱,为了创作能够忍饥挨饿,也就是说能基本摆脱了现实的、功利的追求,真正达到了某种境界,这种境界反映了人的一种理想。有理论认为中国文化束缚的东西太多,把人的本性抹杀掉了,实际上不一定是这样。陶渊明的理想大家都知道是桃花源模式,桃花源是一个葫芦:武陵人打渔进去,缘溪行,忽逢桃花林,两岸桃花,落英缤纷,然后水尽山出,山上有洞,仿佛若有光,洞里先窄后宽,蛇行而入,站起来,眼前豁然开朗--这就是桃花源。桃花源寄托了怎样的理想呢?只知有秦不知有汉,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伟德BETVlCTOR手机APP下载。这就是当时农业时代的一种社会理想--反对压迫、追求天伦之乐,这种理想的景观状态不仅在陶渊明的作品里表现出来,同时在历代画家的作品中都能反映出来,中国所有的山水画基本沿用这个模式,我把它称为葫芦模式。
葫芦模式同时又反映在风水里面成为风水模式。大家多是搞建筑的,对风水比较清楚,风水强调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四神兽结构,这个结构又强调水口关栏、明堂开阔、再加龙、穴、砂、水、向,这七个元素构成了一个整体景观结构,这样的整体结构是什麽?就是葫芦模式。十三陵是典型的桃花源式的葫芦。艺术家的景观理想和风水理想是一脉相承的,反映的是中国人的共同理想,这是中国人生物和文化基因上的图式,中国人的基因注定了中国人就欣赏这种模式,一点都不奇怪。
两个人无意中认识,你看爱她,她爱你,并不一定是因为她长得漂亮,而是一种心灵感应,这种感应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基因。又说我们方才研究的边缘效应,面对同一种环境,为什麽选择边缘?完全是不自觉的选择。我们再看宗教如何反映景观理想:蓬莱仙境是中国人的环境理想,伊甸园是西方人的理想,它反映的也是人与自然良好相处的和谐环境。中国宗教中的几种模式基本都是葫芦模式,甚至表现得更形象更具体,它甚至把门都做成葫芦--从宗教中间你发现了中国人同样的环境理想。推而广之你更会发现整个中国都是一个理想空间,为什麽有五岳三山?就是要通过自然空间构架解释景观体系,为什麽修长城?修一道长城形成一个葫芦,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这是实实在在的构筑空间。甚至整个中国就是一个葫芦,唯一水口即是东海岸。从城市村镇结构来看,从首都北京到各州府衙门,都是以同样的模式--四神兽结构来解释它的环境体系。(示图)如果这是北京,这是石家庄,这是杭州,这是广州--在地理上,这叫做分型,就是用同样的模式在不同的尺度上重复着一种结构,从一个村庄的墓穴选址开始,一个村庄、一个城镇、甚至一个国家首府的选址,都有同样的反映。为什麽会是这种模式呢?首先是源自生物的基因,人类的基因决定就要挑选这样的环境。
(示图)我这里探讨了从土拨鼠到鲁滨逊对环境的选择,为什麽土拨鼠要选择背风向阳、有水、有草的地方生存呢?为什麽鲁滨逊要选择这样的地方来度过他的第一个夜晚呢?生物基因决定了一切。
所以说要认识人性,人性来源于人类的遗传。人喜欢爬树,喜欢采猎,你可以回想小时侯爬树是多麽的快乐,小女孩采一朵鲜艳的花是多麽的快乐--这都是人类采猎时代打在基因上的烙印。又如偷看窥视,方才讲到的边缘效应,为什麽要坐到边上呢?坐在边上可以方便偷看中间的人怎麽吃饭,偷看小姐怎麽从门口进入大堂,这是窥视心理。人类选择居住地,安放座椅、在海滨娱乐时┄ ┄人们在干什麽?实际上都在看人。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欲望--划分领地。(示图)把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女孩放在沙滩上,她第一件事就是要画一个圈,为自己划定一片空间的领地。人类实际每天都在给自己划圈。人性中还有什麽类似的需要呢?人需要识别空间,一种可辨识的结构,在没有这种结构的情况下,你会感到恐怖,会不知所措。当一个陌生人走在大上海的街道上时,他会感到害怕,会失去所谓的场所性,不知道天在哪里、地在哪里,不知道方向,不知道天地中的位置,所以他找不到自己,因此人需要可辨识的结构,这是人性的需要。
所以说要进行景观设计,必须首先认识人性,而认识人性必须首先认识祖先。祖先是从哪里来的?祖先是从北京猿人、马坝人、蓝田人、元谋人来的,所以你必须认识他们是怎样生活的。研究一下就会发现,祖先生活的地方和自己的环境理想是一样的,这就是基因传承。(示图)这是考察时发现的一个情况:小南海文化,一万年以前原始人居住的地方,后来竟有一座道观恰恰盖在相同的山坡上。这并非是巧合,这说明从原始人、古代人到现代人有着一脉相承的基因。
认识了人、认识了祖先以后,你就该学会阅读大地,大地上所有的景观都是人性的反映。(示图)为什麽一个村庄要设门呢?为什麽这个寺庙门前要立一座塔?又为什麽要称为风水塔?为什麽皖南的民居前要设一块牌坊?这即是前面讲到的人类需要捍卫、需要划分领地、需要窥视、需要占据边缘。当你阅读大地的时候,你会发现,整个中国大地充满了含义。只有这样阅读,你的设计才会尊重自然,才不会随便推掉一座山头,尊重自然、尊重自然赋予我们生活空间应是设计的第一个原则。
第二个原则就是要尊重人,认识了人性之后,你才知道如何把人放在首要地位。这个人是人性的人、普通的人,不是市长,不是高高在上的某位领导。一个阔大无比的广场放在市政府门前当然很漂亮,但只是市长感到漂亮,一个普通市民感受不到它存在的好处,在它的中间整天要曝晒在太阳底下,人得不到尊重,只是让个别人有被尊重感。请注意,我们所讲的人,是更深层次的、带有普通人性的、带有人与人之间感情关系的人。所以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要了解当地人性中特殊的东西,每个地方的人是不一样的。(示图)成都都江堰的人,他可以一天24小时坐在那里休闲想事情,毫不夸张,但在广州、北京你看不到这样的人。因此设计任何一个地方,首先要尊重这里人的生活方式、休闲方式。
第三个原则就是设计要尊重神,这里神的含义远比释加牟尼、耶稣基督含义要广。我前面讲的你要在你的空间中找到你的归宿,要找到你认同的东西,这就是神。你到乡下去看,到任何一个城市去看,城市以前都有城隍庙,村庄都有土地爷,祖先的墓碑前面都有土地爷,这个土地爷就是神,任何一个人离开神都不可能幸福地存在。孙悟空护送唐僧取经,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要把土地爷叫出来,问问本地有何妖怪,这就是尊重神。为什麽会六神无主?就是缺乏神。这个神实际上就是当地文化,是地方精神。这个地方定位于自然中、空间中、人与人的关系中。我们拜祖先,拜灶王爷,在祖先在灶神面前找到自己的位置。(示图)这是西的天地,西很苦很艰难,但当你走进那个地方时,你会发现西并不空虚,反而充满了希望,他可以整天围着马泥堆转,很是幸福。(示图)这是太行山深处的两位老人,他可以一天靠5毛钱生活,照样很幸福,因为他们有神。(示图)这是我的父母亲,当时生活在农村,非常艰苦。我到北京以后把他们接来,他们就六神无主,不知怎麽生活,我父亲坚持要回到原来那个穷乡僻壤去生活。所以说人离不开神,离不开对土地的寄托。
第二部分我要讲的是目前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误区,综合来看是不尊重以上的理念,给城市将来的建设带来厄运。第一个表现是不尊重自然。城市水系治理中用水泥衬底护岸就是一例,城市水系的确很脏,但是不是一定要用水泥?这是不尊重自然,不考虑生态系统的做法。第二个表现是不尊重人。比如把巴洛克式的城市广场引到中国来。凡尔赛宫是为路易十四建造的,他站在客厅里可以看到整个花园,你带人去旅游只能临时观光一下,不可能在那里居住。如果把这种东西搬到现代城市里来,结果会如何?最直接的就是把人放到了君主脚下,谈何尊重。第三个表现是不尊重神,失去地方精神。(示图)这是陕西的白宫,在中国传统文化最深厚的地带,秦始皇开始就定都于咸阳,现在出现这样的建筑,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失去了神,人将不知自己身在何处,那是很恐怖的。这就是目前国内一味强调搞城市美化运动导致的三种弊端,我把它称为小农意识与爆发户时代,集中反映在不尊重人、不尊重神、不尊重自然,当然还有更多的内容。大家可以浏览我们的网站,最近专门有几篇文章批评爆发户时代小农意识指导下的城市美化运动,包括城市广场运动,景观大道之风,包括社区美化之风、欧陆风,包括几个大的著名的公园的建设都失去了设计应该追求的东西,违背了天地--人--神之和谐的理念。
答:现实设计中,大家都说要尊重人、尊重自然,但基本没做到。很多城市规划报告宣称要以人为本,但你到城市里去看,哪里算是以人为本?我回答方才的问题,首先什麽是神?神就是人的一种归宿,就是某个地方人们生活的意义之所在。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你是否找到了自己位置,也就是这个场所是否有你设计的位置,是否有上下文关系,找到了上下关系,某种程度上就能找到位置。二是所谓归宿。我现在讲起来简单,做到是非常难的,可能是设计师终生的目标,这是我的体验。(示案例)这是我们设计的都江堰广场,来看看我们是如何把握神。不成熟的大家可以批评。这个项目的设计主题叫做投玉入波,誓与神为约;鱼嘴竹笼,织稻香荷肥。这里分别是环境现状和设计模型。我们把握这里的神就是竹笼——一个竹笼编织的空间,无论从细部还是整体看都是一个竹笼。都江堰最著名的就是李冰治水,当时用竹笼装着卵石做软坝。(示图)这是当地的风车,编织的一种框架,当地的院落,当地的水井。设计中,我们用当地的穿斗结构、当地的石材。也就是说,神在现象中,要在现象中去体验找到另外一种感觉,就是这种竹筐编织,形成了人与人的关系。就这样我们体验地方的生活、现象、整个历史,体验它的神。 第二部分就要对场地进行分析,这个分析包括对所有问题进行分析,分析、感觉土地、感觉人的活动方式、休闲方式,之后提出如下构思:
(示图)这是建成以后的照片,看能否找到神的感觉。竹笼的意象扩散在整个广场,从平面开始到灯塔、灯柱,灯塔灯柱亮起来的时候又象另一个竹笼,无论从平面、立面还是生活场景。为什麽这个人会背着竹笼到这里来休闲?因为竹笼被当作地域文化提取出来并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广场的每一个角落,真的竹笼在这里并不突兀。这是整个广场一期工程部分,做完以后是否有了川西风味?我们就是这样从中探索、寻求它的符号--地方的符号。现在到处都在仿造,镶一个边、盖一个大帽子,以为就是民族特色了。民族符号是融在设计中的,是一种感觉,要通过设计师将其体现出来。现代人能感觉出这个东西的存在是属于这个地方的,我认为就是实现了这个地方的设计目标。一串普通的设计语言,神就有了。这是一种探索。
再讲一个例子,另外一个地方之神:邯郸广场的设计。(示图)这是现状。邯郸广场做得很艰苦,好象无神可找,后来我和另一位同事在当地2700年历史的赵王台露宿了一夜。那是6月,黍芽刚长起来,一夜没有感觉,第二天早晨5点钟起来,天色灰蒙蒙的,我看到人们在犁田,忽然感到神出现了。邯郸是7300年前中国磁山文化的发源地,磁山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黍--小米的发源。我发现7300年前种黍与现代人种小米的方式是一样的,都是用人来拉犁,前面的人种,中间的人在播种,后面的人把土盖上去。就那样,5点的时候,人拉着犁从广阔的天地间走来。近一万年了,人们还用如此相近的方式种黍,我心里出现了一万年黍垄连天的感觉。之后又发现了这条古道,呵,这是当年赵武灵王西征和秦始皇打仗时走过的,金戈铁马、一派雄风,北方曾有话叫千年的古道走成河,于是有了一万年黍垄连天,三千载古道成河的主题。我认为,这地方的神找到了。一万年黍垄,既讲了地方的历史,同时又道出了平原的特征,平原上你可以看到黍垄与地平线连在一起,一条条白色的带子与天相接。在长江流域、在川西平原你看不到这样的景象。三千年,沧海桑田,古道变成了河,历史有多麽绵长。华北平原的特色是这样鲜明,黍文化、碾子、陶鼎、很有特色的建筑。所以在地方的7300年文化之上,我们提出了一个完全有个性的方案,就是用黍垄来构成整个城市的概念、构成中国古典九官格的概念,形成城市广场的整体布局,当然完善下去还有一系列工作。
灵感我认为不是空虚的东西,它包含神和文化,晚上在灯光下,你几乎可以看到一万年黍垄连天,三千载古道成河,陶鼎边磨谷有声。这个广场仿佛回到从前。广场最早的含义是什麽?是人与人的交流之所,先民很早就在此构屋,围合而成广场。你可以考察一下仰韶文化、玛雅文化,居落中间都有一个广场。广场是干什麽的?广场是晚上少女们一起跳舞、一起煮小米粥、一起磨谷的地方。(图示)就是夜晚亮灯时形成的广场的概念。这个项目也是我们的一个尝试。
问题二:方才讲到的都是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可能神比较好找。那麽新兴的城市神又在什麽地方呢?
答:并非只有文化历史长的城市才有神,新兴的城市一样有它内在的神。(示图)这是我们最近完成的中山市歧江公园。中山是一座现代城市,它也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我们是在其工业主题上找到了它的神。公园的旧址是个造船厂,他们将原来造船的机器都拆光了,让一位香港设计师来设计,结果搞成了一片平地。后来请我们重新设计,我就强调把原来的东西作为它的神、它的符号,作为讲述这里的故事的语言保留下来,因此公园的设计由此展开,从工业主题找它的文化、它的归宿。机器变成了这里的语言,从铺装开始,走进公园,你会感觉处处是工业时代的符号,如何体现呢?工业时代最有特色的就是它的简洁,功能结构、力学结构体现着工业时代的典型特征。所以我们用铸铁来铺装,铸铁条是这个广场的基本语言。水塔、变压器都保留下来。(示图)这种红色的空间,要寻找一种文革的时代特点,非常暴力、非常浮躁,一个热火朝天的时代,一个激荡的时代,一个大炼钢铁的时代,进去以后会有一种特殊的体验,决不同于陶渊明的时代。一个红色的世界,同时配以安静的水、笔直的、非常工业化的路,一个没有人性的时代的印记变成了非常人性的回味。这个公园完全摆脱了现代公园的做法,也完全摆脱了西方公园的做法。原来的旧厂房都保留了,进行另类的加工。(示图)这是建好以后的水、铺装、钢铆钉--生锈的铆钉,等等。在非常干净的台面上,非常武断的、不讲人性地形成一种意象,这种意象与农业时代是不一样的。工业时代最典型的行为就是切割,这种切割得笔直的道路与中国传统造园完全不同,中国传统造园讲园无直路。
问题三:如何解决政府不信神、反对封建迷信与城市开发中易经风水之间的矛盾?
答:我所讲到的神不是迷信。任何地方都有地方精神、场所精神,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神一定会六神无主。为什麽会出现?为什麽会出现非法传销?缺乏信仰的时代。神就是信仰,一种生存意义,与迷信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迷信认为有鬼,不是有神。我讲的是科学,讲的是人的归属,人要回到生活的意义中去。海德·歌尔说诗意地栖居住。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不知从哪儿来,不知到哪儿去,你就是一个游魂,是不存在的。
问题四:神或神韵是否可以表达为乡土文化、地方特色?或是一种地方精神、时代精神的象征?
答:神可以表达为乡土文化、地域文化、地方精神、时代精神、场所精神。只说地方特色还是表面的东西。中山的地方特色是什麽?不很突出。设计师要做的是显现地方的神韵,并非要将某样东西刻意摆在那里。挖掘地方的一切内涵,把它消化之后再讲出来,才是景观设计。我特别强调地方文化的神韵。
问题五:不知俞教授是否认识华南理工大学的程建军教授,他讲的建筑风水我听过,听说他的课被取消了,请俞教授讲一下与他的理论的区别。
答:看看我的书就知道了,都是在人文和科学领域最严肃的出版社出版。我谈的不是封建迷信,风水大部分是附会,我讲的风水是你心里的理想。风水并非托个罗盘、放面镜子、挂个符就叫做风水。那是污七八糟的表面层次,我讲的风水有五个层次:第一层是生物层次,第二层是文化层次,第三层是哲学层次,第四层是技术操作层次,第五层是表面的迷信层次。把封建迷信的层次去掉后,里面的东西反映的是中国人的理想,理想景观与陶渊明的模式是一样的。我没有听过程教授的课,我不主张象风水先生那样讲风水,没有道理也没有意思。风水可以挣大钱,可能讲一堂课要上万美元。作为设计师应该有科学的态度和艺术的创造。风水反映了中国人的生物与文化基因上的图示,至于你如何解释它,那是另外一回事。
答: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讨论。一方面设计师要尊重地方文化,不要讲形式。另一方面对设计不要随便否定,要讲道理。我认为这个方案反映的不是设计师的问题,这种现象实际反映的是领导人的观点。强调气派、强调与时代不同的东西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任何一个设计、任何一个建筑,只要功能合理、方法新颖,都有存在的理由。这个方案没有中国的神在,并非设计师的缘故,是领导人喜欢。这个方案的意义和功能,很大程度上是展示性的,这种展示性本身也反映领导人的意向。因此对安德鲁的这个方案我不评价,至少领导人选择了它就反映了领导人的一种心态。这个时代有一种不尊重人、不尊重神、不尊重地方文化的倾向。另外技术上、维护上将来还会有问题,这不是一个地方、一座建筑的问题。单就设计本身来讲很精彩,放在独特环境下反映了一种意识形态,对这种意识形态我是要批判的。
答:我所讲到的神和宗教里的神是两个概念。宗教里的神是其中一部分。宗教里的神是普遍性的,大家需要一个神来认同,基督教认为真神是耶稣,教认为真神是,那麽只要你找到自己的归属就找到了神。而我说归属于某地方的神与宗教里的真神是两码事。我举一个例子说明如何尊重地方的神。(案例)这是我们做的西藏昌都步行街,西藏五十周年大庆的重点项目。矩形的窗、梯形的楼,并不完全模仿民族原有的东西,而是从感觉上提现一种符号、色彩、语言。我们提取的符号是曼陀罗。如何提取神?除了在赵五灵王的坟上、在荒郊野外去睡一觉、去体验之外,还要靠理解它的历史,要靠理性的分析,感性与理性要结合,这是提取神的唯一办法,没人能告诉你神在何处,如果有人告诉你戴个大帽子北京的古都风貌就回来了,这是对神的亵渎。如何来研究这个东西呢?昌都步行街的设计,曾经有设计院为他们做过,在整个城市中心开一条大马路,六个车道,两边是商业功能建筑。这是常规做法,但会把城市糟蹋掉。你可以想象你所在的城市大多也这麽做,开条马路,两边是商业,结果这条街既不是商业街也不是主干道,整个城市的神被破坏了,城市没有意思了。这是原来的规划。后来我们重新整理,首先研究地方的神,(示图)这是在野外,有泉水、有马泥堆等。当时旧建筑已经拆完了,之后才想好好做一个设计,但已经拆掉了许多有特色的东西。研究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我们感觉到西藏是非常有特色的地方,刚刚看到的马泥堆,西可以转上半天。设计师要采风,采风会有更多感觉。之后我们提出了曼佗罗的概念。曼佗罗是藏传佛教的核心、一种哲学的核心、一种生命方式的核心,它是一个旋转的世界,它要表达生命是轮回的,世界是轮回的,人只是在某一时某一地出现。我们把曼佗罗作为空间构成的核心,整条街沿着它来构筑。同时我们提出尊重原有地形坡度,不必平掉,中间改为商业街,车道放在两侧。商业街必须是人可以活动的地方,是适合步行、可以滞留的地方。这条街通过设计减少了土方量,同时实现了人流、车流分开。其后,从设计到铺装都用了当地的东西,用了当地的东西,神就已在其中。当地的泥土就带有神,我离乡到北京读书的时候,母亲就让我带一块家乡的土,这块土我带着它到欧洲、到美国,再带回北京,它带着你对这方土地的寄托,你的地方之神就在里面,现在我还自土人就是源自于此。所以,选材要选当地材料。西藏的颜色是独有的颜色,为什麽?西藏的矿物就是这种颜色,红色的岩石、蓝天白云、蓝得发青的水,所以有了藏红色、藏青色。高原上紫外线辐射很强,开的花都特别紫。所有这些都有当地的神存在,这是自然过程决定的。西双版纳一看就是西双版纳,西藏一看就是西藏,自然赋予各地方不同的性格。
这就是我对神的把握。每个人、每个设计师方法、感觉不同,这是我的把握途径,通过这个途径我会完成我的整体设计。